本文中大部分的篇幅是在描述我所看见过的电视购物广告。

当时我很喜欢看电视上的广告,因为每一条广告就像是一个小世界一样,各不相同,各有特点,有的还十分夸张(比正片还好看)。

一个扫地机器人广告,其中“主持人”对比了不同品牌型号的扫地机器人:“第一代”机器人的路线是“布朗运动”,横冲直撞;“第二代”机器人的路线是“三角形”路线,撞墙后会尝试贴着墙走;而他们的“第三代”机器人走的路线是慢慢的螺旋形路线,撞墙会贴着墙走,并且还有“防抱死系统”,如果被地上的一大堆线缠住,会尝试反转电机进行自救;在两片玻璃上洒满了各种埋汰东西,像是食物残渣、木屑、头皮屑、番茄酱、头发、灰尘(黑心棉)、还有其他几种东西,广告里的扫地机器人能将它们完全扫净,而另一台其他品牌的扫地机器人则只能“抹均匀”。

一款“托玛琳石保温杯”的广告,其中做了一个实验,准备了两个透明管道,里面均有一些能代表“宿便”的黑色物质,底部均有阀门。首先将自来水倒进其中一个管道冰打开阀门,结果管道里的物质没有带下来;而他们的“保温杯”里的“水”在倒进另一个管道,并打开阀门后,管道里的物质瞬间清空,我当时认为那个保温杯里装的一定是洗洁精。

一款自称可以“清除甲醛”的……东西的广告,物体本身形状像一个飞碟,其中的核心是里面的一个小的白色的袋子(内容物未知,只知道这种物质可以吸收甲醛);为了测试它的能力,主持人还特意准备了一个贼大的机器,中间有一个透明的柱子。将飞碟中的袋子放入机器后再启动,可见其中有泡泡浮出,主持人说这代表着“甲醛正在排除”……

一款折叠式叠衣服工具,这个广告我倒是不讨厌,因为它的形式很平易近人,整个广告都在讨论这个工具可以怎样将你的衣柜变得整整齐齐,通过将它们全都叠起来的方式。使用步骤十分简单:将衣服放上去、按照顺序折叠板子、拿下衣服。并且任何衣服都能用,甚至裤子都能用。

一个“带磁铁的项链”,这个东西十分的伪科学,各种“你听不懂的科学词汇”层出不穷,人们居然还敢把这东西戴在自己的脖子上。我感觉这里面包含放射性元素。

他们说,这款项链里包括“钛、锗、磁”三种成分,戴上后十分钟就不再驼背了(极有可能是心理作用)。之后主持人搬出了一种“魔法检测机器”,“绿色代表劳损,红绿色代表流畅”,戴上之后“红色部分就变多了”,

一个十分亢奋的“类AIPC”的小破笔记本电脑广告,三位主持人全程亢奋的介绍这台笔记本,都吹出花了:

  • 说自己的笔记本有“一百项功能、无所不能”、并且非常耐摔(那演技夸张的,我每回想依次就会笑出声一次:全程装样子,还在他“砸下去的瞬间”加上“捶打”的音效(十分假),旁边的俩主持人尖叫起来,“心疼”那个本子);
  • 还打印了几张PS过的网购详情页面,重点突出价格,全都是5000元以上的(在当时的物价,5000元很多了),然后说自己的本子只需要399元(每天仅需10块钱哦),并且完全能实现刚刚出现的那几个笔记本的所有功能;
  • 实际上它就是一个Windows CE系统的笔记本,CPU主频248赫兹(主持人说的!),内存和硬盘大小绝口不提(估计也贼小)。

顺便说说农资广告。这类广告曾经大量投放于四线以下城市(大概),至少曾经在本地电视台见过。

这类农资广告有以下特点:

  • 音量大,相对于一般的电视节目比,农资广告的音量巨大,电视音量开到最小都嫌吵
  • 内容更加贴切农村生活,例如使用家喻户晓的电视剧改编(虽然演员不一样,但剧情有相似性),小品演员作为“代言人”(当然不是真的,声音是仿冒的),或者做原创内容(这种是主流)
  • 如果是原创内容,则一定会找一些代言人,候选人包括“广告投放地区的小有名气的演员”(可以提升亲切感)、“广告制作公司找的不知名演员”等等(如果做得好,他们也许能广为人知吧……例如“金坷垃”的那三位演员)
  • 广告宣传的产品本身质量一般,但宣传上都倾向于往夸张了说,例如某种肥料可以“补充作物所需营养,增强作物抗寒、抗病、抗衰老能力,仅需24小时见效”……也许“美国巨型南瓜”就是用了这种肥料。
  • 宣传方向不仅偏向夸张,还要有创意,“改编电视剧”只是其中一种创意